加强科技类社会组织建设 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力
十八届三中全会将科技类社会组织列为重点培育、优先发展的四类社会组织之一。推动了我国科技社会组织的不断发展,有 效发挥了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作用,为引导科技工作者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中国经济已经进入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增长动力的攻坚期。经济高质量发展对科技创新的要求越来越高。加强科技社会组织建设,有利于团结动员科技工作者自觉服务“大国”,充分发挥科技社会组织作为国家智库的作用,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力。
全面加强党对科技社会团体的领导。党管军政,管东西南北。加强科技社会组织建设,必须全面加强党对科技社会组织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组织在科技社会组织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引领科技社会组织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发展,把科技社会组织及其从业人员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加强思想政治引导,引导科技类社会组织从国家战略层面思考如何为科技工作者发挥创新创造提供精神动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完善适合我国科技发展特点和规律的人才工作机制,建设一支致力于爱国奋斗、勇于创新创造的优秀科技人才队伍,为他们充分发挥创新创造作用创造良好环境,实现政治引导和科技创新的良性互动。
充分发挥科技型社会组织引领其成员进入科技创新主战场的作用。党的十九大确立了到2035年我国将走在创新型国家前列的战略目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把创新摆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核心位置,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这为我们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指明了方向。在科技创新日益成为国际战略博弈主战场的背景下,加强科技社会组织建设,有利于推动创新创业和成果转化,促进各类创新主体合作,共同建设国家战略科技实力,更好地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应用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要着力强化科技社会组织服务科技强国建设的责任,进一步强化科技社会组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引领组织成员进入科技创新主战场的功能,引导组织成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 从而使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充分生成,潜心钻研,推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
深化科技社会组织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科学具有世界性和时代性,加强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是大势所趋。科技类社会组织要坚持从全球视野谋划和推进工作,进一步深化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积极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引导成员把服务祖国、服务社会、造福人类有机结合起来。帮助中国科学家积极争取在国际组织中的职位,参与国际规则、标准等体系建设,提升中国科技的国际话语权。充分发挥科技类社会组织主办的科学期刊等学术交流平台的作用,促进国际科技交流。加强学术诚信和科学道德建设,引导中国科技工作者与世界同行共同努力,促进科技卓越和负责任的创新。(据人民日报)